“沙林精神”之奉献

发布时间:2019-09-0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

  30多年前,沙林中心今之所在是一片荒芜之地,风沙肆虐,几无人烟。1979年,有了沙林中心,有了国家防沙治沙工程,有了科学家荒漠化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沙林所在之磴口焕发了勃勃生机,诞生了磴口新城。几代沙林人在乌兰布和这片无垠的沙漠中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年复一年地工作在治沙工作第一线,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又一片的绿荫。当你清晨从睡梦中醒来,吸取第一口新鲜空气;当你推开窗户放眼远望,周围绿树环抱;或是闲情逸致走在树影婆娑的绿林小道上时;你可曾想到辛勤劳作的植树人,正是有了他们的平凡工作,才有今天我们工作、生活的美好环境。长期以来,奋战在防沙治沙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在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知难而进,顽强抗争,沙害不除,战斗不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取得了防沙治沙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他们的先进事迹可歌可泣、令人钦佩,他们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新时期推动防沙治沙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青春奉献给治沙事业,奉献是一种精神的开拓,灵魂的再现,感情的流露,事业的发展,幸福的生活。沙林人面对漫天的黄沙,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做到甘之如饴、乐在其中,充满激情地工作和生活,靠的是信仰,是目标。他们不觉得工作和生活是寂寞的、清贫的,而是充实的、有丰硕成果的。他们坚守理想、乐于奉献。建设初期,沙林前辈们每天住在自搭的蒙古包或帐篷里,大风来临时,根本支不起帐篷,他们只好直接躺在地上,将帐篷捆在身上当被子。无任何交通工具,每天只能自带饭菜,带的饭菜即使捂住也还是会进不少沙子,进了沙子,根本没法将其与饭菜分开,因此吃饭时每一口都会感觉有沙,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如今沙林中心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护林体系,水、电、林、渠、路基本设施初步配套,取得的成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无数事实告诉人们,奉献的目的、意义是伟大壮举的实现;奉献的表现形式是无与伦比的创新。在人们生活的世界里,只有甘于奉献的,才有胜利的果实等待。

  长期以来,沙林中心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在沙区组织开展了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建设,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防沙治沙事业进入工程带动、政策拉动、科技驱动和法制推动的新阶段。经过几十年、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沙林中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也就会有不同的使命和责任。我们青年人要勤学、善思、务实,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而努力工作,让青春在现代林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闪光。

  凡是乐于奉献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分子,这是为了大局而牺牲自我。奉献精神是人类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没有老一辈人的奉献就没有今天的沙林中心。可歌可泣的背后是无畏的精神。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奉献自我,是时代的需要,是完成事业的需要。人进沙退的血汗没有白流,因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开拓出了一代风范,带动了一代人的激情,激励了一代人的强劲,鼓舞了一代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脚踏实地,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人人倍受鼓舞的,是实实在在的无私。只敢于奉献的人就是人类的精英!就是榜样的力量!就是斩新时代的开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