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发布时间:2020-02-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成立背景: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依托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位于内蒙古磴口县,主要开展荒漠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及其在人为干预下的变化规律、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土地沙漠化监测、沙旱生种质资源保存及沙区资源高效利用、绿洲可持续经营、盐碱地综合治理等研究,建有国家林业局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站、国家防沙治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西北分中心。为全国防沙治沙、干旱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实验示范。为了更好地为长期开展林业相关科学领域研究和技术开发,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成立于2019年2月19日。

建设目标与任务:根据乌兰布和沙区特点、防沙治沙技术难点和沙区农村经济振兴等状况,提出以沙区荒漠化治理为中心、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兼顾产业化可持续治沙等现代治沙新模式探索的技术体系,重点在防沙固沙、沙地植被恢复、防护林体系建设、沙旱生植物种质保存、筛选和培育与利用等方面开展攻关,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推动干旱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把基地建成国内水平一流的国家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基地,为干旱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实验示范。

五年规划1)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与修复,开展退化防风固沙林保育与修复技术、乔灌草结构优化配置技术、密集流沙快速固定与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绿洲水分平衡条件下植被优化配置和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等,探讨不同立地类型土地沙化过程与机制,并提出不同退化程度沙化土地的治理技术与模式。新造不同模式防风固沙试验示范林18000亩,提出1~3项综合配套技术成果;2)荒漠-绿洲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在观测指标和质量方面达到《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98-2007)》等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稳定的科研队伍,出色地完成生态站各项管理考核指标。形成集常规观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成果展示的多功能平台。观测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同类站点的领先,晋级国家级野外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3)沙旱生植物种质资源建设,以沙林中心现有的沙旱生植物资源为基础,继续收集和保存干旱区重要、珍稀、特有、濒危的植物种质资源,建成具备较高标准的种质保存、扩繁、测定功能的资源库,资源库建设规模600亩,建成后预计可保存种质资源1000余份。通过分析评价、发掘创新、筛选优异种质,推广利用、进一步提升沙旱生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开发利用能力,为沙旱生植物种质资源的科学、安全保存和规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4)沙棘良种选育与推广,建成中型异地沙棘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总面积750亩,收集保存国内外沙棘种质资源,有效地保护和储备我国重要灌木种质资源,创新种质、推动我国沙棘良种化、产业化发展。5)绿洲农田防护林优化配置与效益监测评估,以区域水分平衡、乔灌结合为主导,研究区域尺度防护林体系布局优化与宏观调控技术,集成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防护林配置与调控技术体系。对筛选的防护林带(网)进一步优化。营造新模式试验示范防护林500亩,提出新模式1-3种模式。

 

友情链接